查看原文
其他

韦中:土壤原生动物——研究方法及其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作用

土壤观察 2021-04-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土壤学报 Author 韦 中

导  读


呼吁更多学者关注土壤原生动物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挖掘其在土壤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韦中,宋宇琦,熊武,徐阳春,沈其荣

单位: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作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卷期:《土壤学报》2021年第58卷第1期,转载自土壤学报公号(2020年12月8日)


封面图:根际原生动物捕食细菌模式图(张耀予绘图)


由土壤病原细菌、真菌或线虫等病原物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是全球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近年来,生态友好的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方法广为研究与应用,但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有益细菌和真菌,对土壤食物网中的捕食者—原生动物在防控土传病害的研究较少。本文梳理了土壤原生动物在土传病害防控中的效果、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并对未来原生动物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展望。呼吁更多学者关注土壤原生动物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挖掘其在土壤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土壤原生动物在原生生物中的分类地位与生态功能


原生动物防控土传病害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1)原生动物可以直接捕食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细菌或真菌,降低其数量,进而抑制土传病害发生和发展;(2)原生动物的捕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且可刺激某些细菌产生更多的拮抗物质,而其中一些拮抗物质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减少病害的发生;(3)原生动物捕食可引起细菌群落结构的转变,可能会影响群落抑病功能。



土壤原生动物参与土传病害防控的可能机制


由于方法学上的局限性,相对于细菌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受到的关注较少。但随着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进化保守基因 18S rRNA,以及随着分类学信息的完善,无偏见精确定量的 PCR-free 宏基因组测序将会是下一个全面解析土壤食物链中原生动物群落和功能的技术手段。此外,培养组学、利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法等生物化学手段来定量描述土壤原生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原生动物进行计数,虽仍需进一步研究,但都为研究土壤原生动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对于土壤生物学研究工作者,今后原生动物与土传病害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揭示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及其与土传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

(2)建立与作物健康相关的关键原生动物鉴定、分离和培养技术。

(3)探明土壤原生动物与其他土壤生物互作对作物健康的影响。

(4)加强原生动物资源收集和应用技术研发。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使更多科技工作者深入探究原生动物功能开发,让土壤原生动物在土传病害防控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其更多的作用。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Nature重磅文章:土壤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


土壤之于人体健康非常的重要——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到福建南平市浦城县进行土壤科普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重磅推荐:邓兴旺院士出科普书了!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SEL重磅:重新认识菌根:菌根真的如普遍认为的那样重要吗?


荐   书

 


                                         识别二维码购买本书





  更多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719364476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